首頁 > 政策法規 > 《河北省數字經濟發展規劃(2020-2025年)》解讀④:構建數字經濟發展生態體系
構建數字經濟發展生態體系
——《河北省數字經濟發展規劃(2020-2025年)》解讀④
“著力構建數字經濟發展生態體系,為新制造、新消費、新服務開辟廣闊空間。”河北省政府日前印發的《河北省數字經濟發展規劃(2020-2025年)》提出,加快布局建設新型基礎設施,建立與數字經濟發展相適應的政務服務和市場監管體系,打造典型應用場景,探索數據驅動、平臺應用、人機協同的治理模式。
加快新型基礎設施建設,打造一批典型應用場景
規劃明確了河北建設新型基礎設施的三方面重點任務,即改造提升寬帶網絡,積極布局建設窄帶物聯網,推動傳統基礎設施數字化建設和改造。
根據規劃,河北省將加快構建高速、移動、安全、泛在的新一代信息基礎設施,建設超寬帶全光網絡,完善新一代高速光纖網絡和先進泛在的無線寬帶網,組織實施云網融合工程,部分地區先行部署千兆網絡,推進新型無線網絡架構建設和全面應用。
在構建發展生態部分,規劃還提出發揮政府在數據共享應用方面的示范作用,構建數字經濟市場治理體系,在重點區域、重點領域打造一批應用場景。
建設數字政府,規劃提出構筑一體化政務服務平臺,推進政務數據交換共享,推進“互聯網+政務服務”。到2022年,各級部門業務應用系統按需接入全省政務信息資源共享交換體系,部門自有數據歸集渠道全部在統一平臺部署。到2025年,全省政務云服務體系基本完善,形成“一片云、兩張網”管理模式。
河北省委網信辦總工程師張平表示,在加快推進“數字政府”建設方面,河北省堅持加強統籌協調,強化頂層設計,規范電子政務云建設管理,深入開展“互聯網+政務服務”,大力推動政務數據共享交換,全面提升政府行政效率、服務水平和治理能力。
構建數字經濟市場治理體系,規劃提出推進多元共治的協同治理,完善社會信用信息共享體系,強化安全保障。其中,河北省將借助互聯網、大數據、云計算技術,打造市場監管大數據平臺,依托河北省政務服務平臺建設“互聯網+市場監管”系統,促進政府監管規范化、精準化、智能化。建設全省統一的社會信用信息數據庫和共享平臺,形成覆蓋省、市、縣的全省社會信用信息共享體系,推動跨省互聯互通、信用信息共享和信用結果互認。打造復雜環境下的網絡安全保障體系,建立多層級、全天候、全方位的網絡安全保障系統,確保數字經濟時代關鍵信息基礎設施和數據安全可控,保護個人用戶數據安全。
此外,結合河北經濟社會發展實際,規劃深入分析河北數字經濟發展的基礎條件和潛在優勢,提出了打造數字雄安、數字冬奧、新型智慧城市等典型應用場景。
根據規劃,河北省將推動數字技術在雄安新區的典型應用,組織開展智慧冬奧典型應用,組織開展新型智慧城市建設試點,組織開展應對突發公共事件數字化指揮、演練及應用,組織開展車聯網和車路協同創新應用試點。
在組織開展應對突發公共事件數字化指揮、演練及應用方面,河北省將建立健全全省應急信息網絡和應急管理綜合信息平臺,建立統一的疾病防控實時監測信息系統,充分應用天地一體化網絡、大數據分析、云計算、人工智能等先進技術,開展應對突發事件的經常性培訓和演練,推動部門信息資源高效互通共享,全面實現應急管理數字化、網絡化、智能化。
深化改革、資金支持、引進人才,八方面措施保障規劃有效實施
河北省發展改革委副主任趙文鋒介紹,規劃主要從加強統籌協調、深化重點領域改革、加大資金支持力度等八個方面明確舉措,為加快河北數字經濟發展提供保障。
加強統籌協調。規劃提出,在河北省委網絡安全和信息化委員會統一領導下,發揮省數字經濟發展協調小組統籌協調作用,建立促進數字經濟發展的協同推進機制。研究制定推動全省數字經濟發展的政策措施,提高政策協同。組織實施數字經濟發展系列行動計劃,建立考核、督導、評估機制,推動重大工程、重點項目落地。
深化重點領域改革。推動數字經濟領域市場準入、行業秩序、貿易交易等方面的創新改革,探索適應數字經濟發展的制度體系,形成有利于創新發展的體制機制。推動省、市政務數據庫和公共數據庫依法合規向社會開放,鼓勵企業、社會組織和個人運用數據進行商業模式創新。優化發展環境,探索建立對數字經濟發展更具彈性的審批監管制度。
加大資金支持力度。加強財政預算與規劃實施的銜接,強化各級財政對規劃實施的保障作用。發揮省級信息化建設、戰略性新興產業、工業轉型升級等專項資金作用,集中支持大數據、物聯網、信息制造、創新應用等領域重點項目建設。積極爭取國家重大專項資金支持。充分運用政府采購政策支持數字經濟相關創新成果,推動數字經濟新技術新產品應用推廣。鼓勵金融機構加大創新力度,開發信息科技融資擔保、知識產權質押融資等產品和服務。
引進培育新型市場主體。鼓勵各地制定服務企業的政策措施,支持省內數字經濟優勢企業參與智慧城市、電子政務等項目建設,打造一批數字經濟的領軍型企業。完善創業孵化和中小微企業創新服務體系,培育一批數字經濟中小微企業。大力發展技術轉移、檢驗檢測、創業孵化等中介服務機構,組建河北省數字經濟行業協會,發揮行業自律和組織推廣作用。組建河北省數字經濟研究院,開展重大課題前瞻研究和重大項目評估咨詢。
加強人才引進培養。瞄準河北省數字經濟重點領域未來方向,建立數字人才需求目錄和數據庫。依托燕趙英才計劃等重大人才工程,大力引進一批高水平的專家人才和創新團隊,在住房、科研經費、個人所得稅等方面給予支持,在居留與出入境、子女入學、醫療保險等方面做好服務。探索多元化校企聯合培養模式,組織各類創新創業大賽,培養大數據、人工智能、網絡技術、虛擬現實等領域緊缺人才。
擴大對內對外開放。高水平辦好中國國際數字經濟博覽會,打造具有全球影響力的數字經濟展示、交流、合作平臺。積極融入“一帶一路”建設,深化中日韓地方合作,創建數字經濟合作區。深化與北京、廣東、浙江等數字經濟發達省(市)及知名企業的戰略合作,主動承接京津信息產業轉移,鼓勵骨干企業參與雄安新區智能城市、張家口智慧冬奧等建設。大力吸引跨國公司區域總部、研發中心、外包服務等企業,培育一批中小型數據應用商、數據生產者。
加強對數字經濟的統計監測和評估。開展符合數字河北特點的數字經濟統計監測和評估評價體系研究,探索數字經濟統計監測方法,定期發布數字經濟運行監測分析及對經濟社會發展貢獻評估報告。加強對本規劃實施的組織、協調和督導,開展規劃實施情況動態監測和評估工作,把監測評估結果作為改進各地各部門工作和績效考核的重要依據。
完善數字經濟發展的法治體系。推進知識產權綜合執法,加強對名譽權、知識產權的保護。探索開展數據權益保護、個人信息和隱私保護、數據安全等地方立法工作,梳理并修訂阻礙數字經濟發展的法律、法規,逐步建立與數字經濟發展相適應的法治體系。 (河北日報記者潘文靜)
© 2020 - 河北省數字經濟聯合會 版權所有 冀ICP備2020029692號 冀公網安備13010502001923號
河北省石家莊市新華區和平西路402號 郵編:050000
電話: 86 0311 85866977
構建數字經濟發展生態體系
——《河北省數字經濟發展規劃(2020-2025年)》解讀④
“著力構建數字經濟發展生態體系,為新制造、新消費、新服務開辟廣闊空間。”河北省政府日前印發的《河北省數字經濟發展規劃(2020-2025年)》提出,加快布局建設新型基礎設施,建立與數字經濟發展相適應的政務服務和市場監管體系,打造典型應用場景,探索數據驅動、平臺應用、人機協同的治理模式。
加快新型基礎設施建設,打造一批典型應用場景
規劃明確了河北建設新型基礎設施的三方面重點任務,即改造提升寬帶網絡,積極布局建設窄帶物聯網,推動傳統基礎設施數字化建設和改造。
根據規劃,河北省將加快構建高速、移動、安全、泛在的新一代信息基礎設施,建設超寬帶全光網絡,完善新一代高速光纖網絡和先進泛在的無線寬帶網,組織實施云網融合工程,部分地區先行部署千兆網絡,推進新型無線網絡架構建設和全面應用。
在構建發展生態部分,規劃還提出發揮政府在數據共享應用方面的示范作用,構建數字經濟市場治理體系,在重點區域、重點領域打造一批應用場景。
建設數字政府,規劃提出構筑一體化政務服務平臺,推進政務數據交換共享,推進“互聯網+政務服務”。到2022年,各級部門業務應用系統按需接入全省政務信息資源共享交換體系,部門自有數據歸集渠道全部在統一平臺部署。到2025年,全省政務云服務體系基本完善,形成“一片云、兩張網”管理模式。
河北省委網信辦總工程師張平表示,在加快推進“數字政府”建設方面,河北省堅持加強統籌協調,強化頂層設計,規范電子政務云建設管理,深入開展“互聯網+政務服務”,大力推動政務數據共享交換,全面提升政府行政效率、服務水平和治理能力。
構建數字經濟市場治理體系,規劃提出推進多元共治的協同治理,完善社會信用信息共享體系,強化安全保障。其中,河北省將借助互聯網、大數據、云計算技術,打造市場監管大數據平臺,依托河北省政務服務平臺建設“互聯網+市場監管”系統,促進政府監管規范化、精準化、智能化。建設全省統一的社會信用信息數據庫和共享平臺,形成覆蓋省、市、縣的全省社會信用信息共享體系,推動跨省互聯互通、信用信息共享和信用結果互認。打造復雜環境下的網絡安全保障體系,建立多層級、全天候、全方位的網絡安全保障系統,確保數字經濟時代關鍵信息基礎設施和數據安全可控,保護個人用戶數據安全。
此外,結合河北經濟社會發展實際,規劃深入分析河北數字經濟發展的基礎條件和潛在優勢,提出了打造數字雄安、數字冬奧、新型智慧城市等典型應用場景。
根據規劃,河北省將推動數字技術在雄安新區的典型應用,組織開展智慧冬奧典型應用,組織開展新型智慧城市建設試點,組織開展應對突發公共事件數字化指揮、演練及應用,組織開展車聯網和車路協同創新應用試點。
在組織開展應對突發公共事件數字化指揮、演練及應用方面,河北省將建立健全全省應急信息網絡和應急管理綜合信息平臺,建立統一的疾病防控實時監測信息系統,充分應用天地一體化網絡、大數據分析、云計算、人工智能等先進技術,開展應對突發事件的經常性培訓和演練,推動部門信息資源高效互通共享,全面實現應急管理數字化、網絡化、智能化。
深化改革、資金支持、引進人才,八方面措施保障規劃有效實施
河北省發展改革委副主任趙文鋒介紹,規劃主要從加強統籌協調、深化重點領域改革、加大資金支持力度等八個方面明確舉措,為加快河北數字經濟發展提供保障。
加強統籌協調。規劃提出,在河北省委網絡安全和信息化委員會統一領導下,發揮省數字經濟發展協調小組統籌協調作用,建立促進數字經濟發展的協同推進機制。研究制定推動全省數字經濟發展的政策措施,提高政策協同。組織實施數字經濟發展系列行動計劃,建立考核、督導、評估機制,推動重大工程、重點項目落地。
深化重點領域改革。推動數字經濟領域市場準入、行業秩序、貿易交易等方面的創新改革,探索適應數字經濟發展的制度體系,形成有利于創新發展的體制機制。推動省、市政務數據庫和公共數據庫依法合規向社會開放,鼓勵企業、社會組織和個人運用數據進行商業模式創新。優化發展環境,探索建立對數字經濟發展更具彈性的審批監管制度。
加大資金支持力度。加強財政預算與規劃實施的銜接,強化各級財政對規劃實施的保障作用。發揮省級信息化建設、戰略性新興產業、工業轉型升級等專項資金作用,集中支持大數據、物聯網、信息制造、創新應用等領域重點項目建設。積極爭取國家重大專項資金支持。充分運用政府采購政策支持數字經濟相關創新成果,推動數字經濟新技術新產品應用推廣。鼓勵金融機構加大創新力度,開發信息科技融資擔保、知識產權質押融資等產品和服務。
引進培育新型市場主體。鼓勵各地制定服務企業的政策措施,支持省內數字經濟優勢企業參與智慧城市、電子政務等項目建設,打造一批數字經濟的領軍型企業。完善創業孵化和中小微企業創新服務體系,培育一批數字經濟中小微企業。大力發展技術轉移、檢驗檢測、創業孵化等中介服務機構,組建河北省數字經濟行業協會,發揮行業自律和組織推廣作用。組建河北省數字經濟研究院,開展重大課題前瞻研究和重大項目評估咨詢。
加強人才引進培養。瞄準河北省數字經濟重點領域未來方向,建立數字人才需求目錄和數據庫。依托燕趙英才計劃等重大人才工程,大力引進一批高水平的專家人才和創新團隊,在住房、科研經費、個人所得稅等方面給予支持,在居留與出入境、子女入學、醫療保險等方面做好服務。探索多元化校企聯合培養模式,組織各類創新創業大賽,培養大數據、人工智能、網絡技術、虛擬現實等領域緊缺人才。
擴大對內對外開放。高水平辦好中國國際數字經濟博覽會,打造具有全球影響力的數字經濟展示、交流、合作平臺。積極融入“一帶一路”建設,深化中日韓地方合作,創建數字經濟合作區。深化與北京、廣東、浙江等數字經濟發達省(市)及知名企業的戰略合作,主動承接京津信息產業轉移,鼓勵骨干企業參與雄安新區智能城市、張家口智慧冬奧等建設。大力吸引跨國公司區域總部、研發中心、外包服務等企業,培育一批中小型數據應用商、數據生產者。
加強對數字經濟的統計監測和評估。開展符合數字河北特點的數字經濟統計監測和評估評價體系研究,探索數字經濟統計監測方法,定期發布數字經濟運行監測分析及對經濟社會發展貢獻評估報告。加強對本規劃實施的組織、協調和督導,開展規劃實施情況動態監測和評估工作,把監測評估結果作為改進各地各部門工作和績效考核的重要依據。
完善數字經濟發展的法治體系。推進知識產權綜合執法,加強對名譽權、知識產權的保護。探索開展數據權益保護、個人信息和隱私保護、數據安全等地方立法工作,梳理并修訂阻礙數字經濟發展的法律、法規,逐步建立與數字經濟發展相適應的法治體系。 (河北日報記者潘文靜)
© 2020 - 河北省數字經濟聯合會 版權所有 冀ICP備2020029692號 冀公網安備13010502001923
河北省石家莊市新華區和平西路402號 郵編:050000
電話: 86 0311 85866977